《褚时健传》--不庸庸碌碌的生活

几年前在网上读到一篇写褚时健的文章,讲曾经的“烟草大王”在70多岁时二次创业种橙子的故事。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褚时健,当时印象很深,70多岁还要从零开始创业,这个人得多不简单。后来发现这本《褚时健传》(周桦著,中信出版社),如获至宝,每次阅读都心潮澎湃。感觉就像褚老坐在旁边,平静地讲述着他的过去,经历的那些磨难、作出的选择、如何一步步挺过来的。在遭遇人生重创之后的古稀之年,依然计划要在一个全新的领域进行创业,这是怎样一种魄力?(和他的经历比起来,我现在的那些烦恼又显得多么微不足道?)

生平简介

褚时健,生于1927年农历腊月初一。少时父亲去世,为了帮助母亲维持家庭,他开始帮助烤酒。

1949年,开始跟着游击队参加革命战争,解放战争胜利后参加工作。

1958年年底,30岁的褚时健被划为“右派”,被送往农场改造。此时他陷入了人生的低谷,在农场改造期间险些因为疟疾丧命。后来他的妻子马静芬带着女儿去农场陪他,帮助他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日子。

1961年,褚时健被派往曼蚌糖厂。在他的努力下,连年亏损的糖厂第一年就开始盈利,之后每年利润不断上升。

1979年被派往玉溪卷烟厂,他大胆改革,奖励技术创新,引进先进设备,改善烟叶种植,将玉溪卷烟厂的卷烟产量从27.5万箱增长到225万箱,共实现利税991亿元,撑起了云南税收的半边天。

1995年12月,他的女儿褚映群在狱中去世。

1999年1月,71岁的褚时健因经济问题被判处无期徒刑。2001年5月15日,因为严重的糖尿病获批保外就医。

2002年,74岁的褚时健与妻子在玉溪市新平县哀牢山承包了上千亩荒山,开始种橙开始第二次创业。创立了品牌“褚橙”,最初两年的产出只有几百吨。2009年产出达到4000吨,盈利突破千万元。2013年产量接近13000吨。

2019年3月5日,褚时健在云南玉溪逝世,享年91岁。

少时烤酒

褚时健15岁时,父亲去世。他是家里的长子,还有五个弟弟妹妹。为了帮助母亲维持生计,开始烤酒。对一个15岁的少年来说,要把700多斤玉米经过浸泡、蒸,到发酵、出酒,全部完成就已经不简单,而要酿好就更不容易。褚时健善于观察思考,当他发现冬天灶火边的发酵箱发酵程度好一些,便猜测和温度有关,于是把烧剩下的柴火放到远离灶火的发酵箱下,使环境一次性升温。结果别人三斤玉米烤出一斤酒,他两斤半就能烤出一斤酒。连他的酿酒师傅都纳闷,为什么等量的玉米,褚时健烤出的酒比自己的还多。

褚时健在烤酒过程培养的另一种能力是“对生物钟对掌控”,烤酒的时候最怕水烧干,玉米蒸糊。一旦这样,就意味着出不了酒,弟弟妹妹的学费就没有了。但是一整晚不睡也不是办法,褚时健计算加一次水到水烧干差不多有两小时左右。每次他加了水之后就浅睡两个小时,然后一定醒来再加水。“心里有事,不会醒不过来。”褚时健说自己自从烤酒,从来没有把苞谷蒸煳过,这个连村里同样烤酒的大人都做不到。80多岁时,褚时健依然对生物钟掌控自如,他说:“我自己脑子里就有个小闹钟”。

农场“劳改”

1958年褚时健被划成“右派”,然后被送往“玉溪地区元江县的红光农场。这里酷热至极、荒草丛生、毒蛇害虫肆虐。刚到这里不久褚时健就患上了严重的疟疾,危难之际,农场医务部的医生及时相救,才得以恢复健康。

虽然条件艰苦,但是褚时健总是有自己的法子来搞好生活,挖野菜、种菜、养鸭、酿酒,忙得不亦乐乎。农场生活艰辛对褚时健来说算不了什么,但是心理的落寞最难忍受。

在那个年代,一旦被划成“右派”,就意味着整个人生都完了。右派是被社会怀疑的人,是需要被改造的人。很多“右派”为了不影响下一代,劝妻子带着子女另嫁他人,和自己划清界限。

褚时健时常挂念家里的妻女,最后写信给妻子“……,你要不要来农场看看”。妻子马静芬看了信,什么都没想,就收拾行李带着女儿找车去农场。马静芬出身富裕家庭,为了丈夫完全放下了自己,在这满是毒蛇害虫的荒山野岭,住着漏风透雨的房子,陪伴着褚时健度过了这段人生低谷。“苦又怎么样呢?精神上大家都平等,放松很多。”马静芬毕竟也是参加过革命的人,并非一般家庭主妇,她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。(不得不佩服马静芬的伟大,每次在关键时刻她总是能表现出大家风范。)

褚时健也曾表示,要不是妻女当时的陪伴,他自己很难挺过那段日子。

人哪,打击是经常的,你自己心里要有谱气,不然什么都干不了。 — 褚时健

以前我看一本书,说松下幸之助年轻的时候去求职,去了几次人家都不要他,嫌弃他穿得又破又脏。但他一次又一次地到人家门口去站着,去要求一份工作。后来人家告诉他了真实原因,结果他还真的去借钱买了新衣服。但人家又嫌他电器知识不够。他厉害啊,两个月就刻苦学习了电器知识,又去那个公司求职。你说这个时候人家还要不要他?

糖厂16年

1963年5月,褚时健被派往新平曼蚌糖厂,担任副厂长。当时红糖是国家紧俏物资,曼蚌糖厂的红糖不愁销路,但是每年一算帐,糖厂都只赔不赚,每年政府财政还得补贴糖厂20万元。对当时国营工厂的领导人来说,只要厂子正常运转就算尽到了职责。国家没有要求追求效益,也没人在乎。所以副厂长这个职位一直换人,糖厂依然连年亏损。
褚时健到了糖厂经过一番调研发现了亏损的原因所在,他召集大家算了一笔账:现在100斤甘蔗才出9斤糖,一斤糖的燃料要5斤4两,再加上人工费、运输费、机器损耗费,我们不亏哪个亏?。他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榨糖成本高。他让工人们把锅垢敲掉,增加锅底的受热面积,从而减少了木柴消耗。然后改灶改燃料,淘汰褐煤,把榨糖剩下的蔗渣再次利用当作燃料。把榨糖机的滚筒从3个一直增加到9个,提升出糖率。褚时健在糖厂的第一年,曼蚌糖厂一改连年亏损的状态,盈利11.7万元。他继续改进技术,往甘蔗渣里喷温水再继续榨取,进一步提升出糖率。使用真空蒸汽锅来煮红糖,原来一斤糖用5斤8两燃料,最后只耗0.8斤,差不多只是以前的1/7。褚时健重视技术,也特别器重技术人才,专门派人去其他厂挖来他看上的技术员。

榨糖生产线改进完后,褚时健的目标移到了制糖原材料–甘蔗上。当时甘蔗种的太密,光照不足,他建议农民进行梳叶,帮助通风通光,使得甘蔗含糖量提高。农忙时还发动工人去田地帮助干农活。通过帮助修路换取甘蔗种植,用糖厂酿的酒调动农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。褚时健最后得到了糖厂必需的榨糖原材料—优质甘蔗。

为了调动工人积极性,褚时健开始尝试按劳取酬的办法:使用“计件工资”的办法,生产的红糖越多工资越高。在当时“文革”的背景下,这样操作随时会被冠上“修正主义”的帽子,本来就已经有“右派”污点的褚时健肯定会被批斗打倒。但是,这件事在糖厂内部成为一条约定俗称的规定,大家遵守,没有人揭发,于是这套制度就一直实行了下来。为了改善工人生活,他还发动职工种菜、养猪。糖厂职工一周就可以吃上一次猪肉。

要想做成一件事情,必须让相关各方能够利益平衡,都能从中获利。 –褚时健

玉溪卷烟厂

1979年10月,褚时健被派往玉溪卷烟厂。当时的玉溪卷烟厂机构臃肿,生产力低下,工人工资只有其他厂的一半。褚时健对工厂的生产和经营丝毫没有恐惧,他知道工厂经营之道万变不离其宗。糖厂和烟厂在最根本的一些问题上是没有两样的,所以他去之前就“很有谱气”。

褚时健不担心事,却担心人。派系斗争在“文革”之后的几年一直盛行。当时烟厂领导班分为两派,互相拆台,决策很慢,执行力极差。而且领导班子里多是内部提拔的人,对褚时健这种空降领导肯定会排挤。褚时健来烟厂之前就找到地委书记,要了一把尚方宝剑“一年内,凡是到地委告状、请愿、上访等闹事的人,一律驳回,由我来处理。”书记一口答应,并召开地委工作会议,以会议纪要的形式把这个决议写入文件中。正是靠着这把尚方宝剑,褚时健慢慢的整治了烟厂的“不正之气”,并借机调整了领导班子。

接着他通过调整薪资来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。修建职工宿舍楼,改善职工住宿条件。整治烟厂环境改善员工生活条件。鼓励内部竞争,多劳多得,进一步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。

褚时健懂技术,懂生产。所以他可以带领技术员一起修设备。以前需要几十天工期的维修,在他的带领下三天就修好了。他重视新技术,敢于大胆引进新技术。说服了领导班子花费天价引进当时最先进的制烟设备–MK9–5烟支卷接机。MK9–5卷接机开机短短两个月后,玉溪卷烟厂便已经赚回了包括机器买进、原料采购等项的全部投资4875.7万元。尝到技术改革带来的甜头后,他继续申请外汇贷款,继续引进先进的设备,烟厂生产工艺进一步提升。

烟厂生产工艺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后,烟厂对烟草的需求大增。要产出一流的香烟,需要有一流的烟草。褚时健的目标转移到了烟草上。他邀请烟草专家左天觉来做咨询。发现了当时种植烟草的一些问题:一,烟叶成熟度不够;二,肥料结构错误且营养不足;三,种植密度太大,光照不足。然后他和左天觉去美国考察了一个月,经过一番取经,回国后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植:一亩只能种1300株烟叶而不是之前的2000多棵,根据云南土壤需要多添加氮、磷、钾这三种肥料等。这种工业化、现代化的种植,效果很明显。褚时健的试验田平均亩产373公斤,高于云南全省的平均亩产量——242公斤;烟叶质量优良,中上等烟叶占比例80%,而以前这一比例仅为20%。“第一车间”改造成功。

褚时健在玉溪卷烟厂的17年间,卷烟产量从27.5万箱增长到225万箱,共实现利税991亿元,平均每年递增43.93%,最高年份达到222%。在褚时健的治理下,玉溪卷烟厂做到了一公斤烟叶最高时为国家贡献225元利税,而即便是最接近玉溪卷烟厂利税高度的同行,最高时也不超过40元。玉溪卷烟厂也从烟草行业的无名小卒成为“亚洲第一,世界第三”的企业。

我选人的标准?我啊,就喜欢踏实、肯钻研、认真的人,不管车间主任也好,技术员也好,给我汇报两三次工作我就知道他有没有水平,努力还是不努力。我最不喜欢就是练嘴劲的人。整天嘴巴里只有好话,好事一件不做,有什么用?没几句有用的。要做有用的事,也要说有用的话。挑一个人,就看他做事是好还是坏,一定要看事情,不要看他说得怎么样。 –褚时健

总结下,褚时健在管理工厂的一些要点:
0.人的关系最难处理,但是必须得处理—解决派系斗争,调整臃肿的机构,整治不良风气。这是后续发展的基础。
1.重视技术,大胆引进新技术,用技术提升产量和质量。
2.重视技术人员,并给予他们优厚的奖励和条件。
3.重视原材料,原材料是产品质量的基础。在“一线”田地里进行改革,保证可以获取优质重组的原材料。
4.重视工人生活,提升工人待遇,提高工人生活水平,调动大家的生产积极性。

谢幕

1999年1月,褚时健因经济问题被判处无期徒刑。这个事情就不多评价了,借用褚老后来的一句话:“改革嘛,总要有人付出代价。”

当时的背景有些特殊,可以参考下当时辩护律师的辩护词:“国有企业和企业家的经济地位,是一个50年来没有认真彻底解决的问题。国有企业及企业家的劳动力价值怎么体现?在我国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,像褚时健这样一个企业家,玉溪卷烟厂17年税利总额为800亿元,17年全体干部职工的分配为5亿元,比例为0.625%,褚时健个人17年全部收入为80万元,个人收入比例是十万分之一。褚时健17年的全部合法收入,甚至赶不上一个影星一次广告的收入,赶不上一个歌星的两次出场费。因此,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在分配方面怎样做到实实在在的按劳分配,实现劳动力价值等价交换的商品经济的分配体制,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国企及企业家的合理分配问题?……”

2001年,因表现良好,褚时健的刑期被减为17年。后来因为在狱中晕倒几次,他被保外就医。2003年,再次获得减刑;2004年,获准假释。

创立“褚橙”

出狱时,褚时健已经七十多岁了,因为各种疾病,他已经离不开胰岛素,各种药也不能停。即使这样,他依然要做一些事情。经过一番考察,他和老伴承包了哀牢山上千亩土地,开始种“冰糖橙”。

果园建设初期,他和老伴马静芬就长时间住在山上的工棚里。选品种、选技术员、架设水管引入水源、调整肥料比例、调整每亩果树的规模。经过几年种植,2009年,产量达到了4000吨,果园盈利突破千万元大关。

郭海东说,褚时健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,他本来从来没学过柑橘种植技术,但是,经过看书、不断在果园里仔细观察以及在现场向作业长和农户们不断提问,仅仅两三年后,他掌握的柑橘种植技术已经不亚于一些从事了十几年种植的专业户。“他的知识结构和我们不一样。”郭海东说。

事情一旦上了心,褚时健就显得寝食难安。他好几个晚上都是凌晨三四点就醒了过来,这是睡眠状况一直很好的他少有的情况。既然睡不着了,索性就起来看书,当然是柑橘橙类种植科学方面的书。天亮了他叫上张启学,开车送自己去找一些农业方面的种植专家探讨。

“人生总有起落,精神终可传承(橙)”。2012年,褚橙出现在电商网站“本来生活”上,十几天内200多吨褚橙被抢光。褚橙也有了个新名字:励志橙。

结语

之所以喜欢读人物传记,是因为这样可以通过别人的视角来了解他们所处的世界、他们面临的挑战和抉择、他们的经验与教训。如此,可以学习他们的经验、汲取他们的教训,从而帮助自己走好前行之路。褚时健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反思与学习的地方,意志坚强、正直、踏实认真、务实、读书钻研、勤劳、有远见、大胆细心、多方考虑、不服输等等。

褚老曾说:“回想这么多年来,我自己做得最问心无愧的就是:没有庸庸碌碌地生活”。希望多年后,当我回首往事时也可以这样评价自己吧:没有庸庸碌碌地生活。